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浅谈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跳车原因及改善措施
作者:刘衍平 赵…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31 18:50:21

  摘要:笔者结合国家重点公路威乌高速公路辛邓段第一合同段施工和运营情况,分析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提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改善措施,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桥头跳车现象在高等级公路中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给养护部门带来很大困难。桥头跳车的症结在于桥头引道的路基路面和决定桥面标高的桥台两者在各自沉降后所形成的高差,引起桥头线形突变,出现桥头跳车,要完全消灭这个高差是不可能的,可通过分析研究和采取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使其控制在设计行车速度下感觉不到跳车振动的范围内,以满足快速、安全和舒适的行车要求。

  一、路桥过渡段跳车原因分析

  1.桥台与路堤的沉降量差异

  桥台的沉降只随地基的沉降而产生,沉降量很小;而桥头路基的沉降则由路面沉降、路基沉降和地基沉降三部分组成。由于受自然因素影响和车辆自重荷载作用,引道路基将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同时,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一般地段高,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可能易引起路基基底的沉降。

  2、桥头刚柔突变

  桥台结构一般采用钢筋砼,属于刚性材料;高等级公路路面一般采用沥青砼,属于柔性材料。钢筋砼的弹性模量为20000~35000 MPa,沥青砼的弹性模量为1000~2000Mpa,二者弹性模量相差较大形成刚性突变,而刚性不同的材料对能量的吸收能力不同,这就会增加桥头跳车的振动冲击效果。

  3、台背填料

  压缩沉降主要决定于填料性质、施工条件及桥(涵)头防护工程的设置情况口。一般透水性好的土、级配较好的砂石料,其压缩沉降小;施工符合程序、压实符合要求时,压缩沉降小。如果原地表连年干旱少雨,水位下降,则会造成地基孔隙较大,经过长时间的固结沉降过程,路基会下沉变形。

  4、设计不周

  (1)基底设计未做必要的处理。

  (2)为了节省造价,设计时过分压缩桥孔尺寸,致使桥头路堤过高,自由沉降加大。

  (3)桥(涵)头防护工程的设计强度不足,路堤填料的水平土压力过大,导致防护工程产生水平位移,引起桥头路基沉陷。

  (4)大、中桥梁端部设计模数式伸缩装置时,由于有一定宽度的横缝引起车辆跳动,加大了桥梁引道的外荷应力。

  5、施工质量

  (1)施工不符合要求,台背填土速度过快,没有充分固结,造成填土沉降加快,沉降时会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产生挤压,若台前护坡、挡墙等结构物砌筑不及时,则可引起土体滑移,影响压实效果,甚至危及桥基。

  (2)台背、尤其是台墙后侧及翼墙内侧填土,因受施工作业面限制,不易使用大型压实机械,难以达到规定压实要求。

  (3)台背填筑材料把关不严,施工时没有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的“三分法”施工,没有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行施工等。

  6、桥头渗水

  路堤与桥涵构筑物的连接处,往往需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使用过程中,雨水和融雪容易发生渗漏;再是河(渠)涨水时也易浸入桥头引道,对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产生侵蚀,造成各种细粒料的流失,增加了各结构层与地基土的含水量,使其强度下降,加剧了桥头错台的发生和发展。

  7、其它原因

  车辆通过桥(涵)前,由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当桥(涵)上有车辆和其他情况时,司机一般都采取刹车减速达到安全过桥(涵)的目的;当快要出桥(涵)的时侯,尤其是前方路面较平、视线较好时,司机则开始加速出桥。加速和减速对桥头引道都产生一种复杂的外荷应力,产生很大的震动力,易导致桥(涵)引道下沉 。

  二、路桥过渡段设计及施工采取的措施

  1、合理设置桥涵构造物

  (1)设置桥涵构造物应充分考虑桥头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基沉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桥涵位置、跨径及引道防护工程。

  (2)高等级公路人工构造物的设计宜采用“宁暗勿明”的方针。以涵洞、通道为例,能设计成暗涵的就不要采用明涵。

  (3)尽量将桥梁的伸缩缝设计到桥的中部。

  2、彻底处理桥头填筑前的基底

  地质勘察时,应对填土较高的桥头引道进行详细地质钻探,测算地基承载能力。对承载能力不足的地基可采用超载预压、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旋喷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