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分析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21 19:41:50

  摘 要: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方各地区地质条件差别甚大,因此相应的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所用到的技术也要针对具体地区地质条件综合选择。在不断的道路建设施工经验总结和问题解决进展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许多大中小城市的道路施工建设上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文就实地施工实验来对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要介绍一下其应用特点和施工流程。

  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新的施工方法出现替换老式的施工方法,新的设计理念观点出现取代陈旧的理念观点,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也为道路建设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目前在相关施工过程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当属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了。

  一、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简要介绍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融合吸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沉管桩以及振动沉模薄壁防渗墙等多门技术的总体优点,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可实施性更强,施工质量更好。该管桩的桩身强度很高,直径约1.5m,有效加固的深度可以达到25m以上,单位桩体的承载力高抗压性能好,工程造价低成本少,且施工工艺简单方便,易于实地操作,同时又可以很方便地开展相关的质量监理与控制工作。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由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技术采用的是自动排土振动灌注方法制造的管桩,具体制造步骤为首先利用管腔上部锤头运作时的振动力将内外两个层面的套管共同构成的环形腔体打入到预先设定的深度,并且在腔体周边还要使用活瓣桩靴起到保护作用。当管腔打入固定深度以后,就在施工现场往腔体内均匀浇注混凝土并开始拔管振动,于是这样在腔体的环形区域内就形成了混凝土管桩。

  为了保证管桩与其外部的土质层能够共同来分担道路荷载带来的压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如何使桩与土间的竖向及水平荷载分担比例调整问题和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如何减少的问题,就需要在管桩顶部设置相应的褥垫层。具体的方法就是等到管桩中间的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以后,在该管桩顶部铺设上砂石层,层中放置土工格栅,能够有效地达到让管桩与土共同发挥承担荷载作用的目的。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应该要参照目前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比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筑基桩技术规范》、《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等。

  在市政道路的实际施工现场中的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设计一般选用下列参考数据:管桩直径可为800~1500mm,管壁厚度可为100~150mm,桩身长度要超过25米,混凝土采用等级为C10~C25,坍落度标准为5~8cm,桩与桩的横向间距为2.5~4.0cm,排与排之间的桩体应安排纵向间距为2.5~4.0m且布置成梅花形状或者正方形状。

  二、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优点分析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的实地使用将会帮助解决很多棘手的工程实践性问题,同时还具有短期高效、控制成本等诸多优点。

  1.实地可操作性

  现浇混凝土管桩属于刚性桩,桩身的强度高,且采用的是振动加压同时进行的沉管方式,因此打桩的深度要大,可以达到25m;而目前一些道路工程中使用的粉喷桩属于柔性桩,桩身强度小,现有机械最多打桩深度只能为15m,且深度超过10m以后桩身下面压力变大,喷灰极其困难,致使桩身固结程度差,影响施工工程质量。通过进行这一比较,可以看出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具有良好的实地可操作性,很适应多种施工环境,可以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

  2.便于控制施工质量

  现浇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过程一目了然,可以使施工人员更好地把握施工要点,也方便监督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监督,给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不小的便利。而传统粉喷桩技术在进行水泥灰量输送时采用的是高压气流控制法,由于实际施工当中往往会因土层地质变化大造成送灰的压力不够均匀,进而导致喷灰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在水泥搅拌的工序中也会因为搅拌不均匀造成管桩局部固结性能差,在施工现场的危害隐蔽性较强,给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便于桩基检测

  在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中对桩基进行检测采用的是小应变或者人工开挖方法,这样检测的费用低,仅占整个工程总成本的1%~2%,较传统施工方法更能节省一大块成本支出。同时,该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作业周期时间短范围广,能够充分反映出整个工程的桩基具体情况,不会有遗漏的细微之处。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