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隐性风险转移方式分析
作者:吕文学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6 14:30:40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因汇率调整因子小于1,出现价格调减的结果。因此,在考虑汇率调整时,承包商不仅要谨慎地选择价格指数来源,还要仔细分析出口国的货币汇率走势,保证价格调整公式计算的结果为调增。

  上述三个案例,分别从价格指数的类别、基准价格指数的确定以及指数来源三个方面,分析了业主如何利用价格调整公式转移风险。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这种风险的隐蔽性在于投标人会错误地认为:合同中列入了调价公式,就等于业主承担了市场价格上涨产生的费用。这种表面上看似合理的条款,转移了投标人的注意力,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合同价格的调增额远小于自己实际支出的费用,甚至出现价格调减的结果。
  
  这种隐性风险转移的方式是业主方在招标文件中,列入基准价格指数、调价项、价格调整权重系数以及汇率的选择表,同时业主还提供建议范围和建议值,让承包商自主选择,并列入投标书中。同样是利用将决策权交予承包商行使的方式,将价格上涨的部分风险很隐蔽地转移给了承包商。

  三、防止隐性风险的对策
    
  隐性风险转移的主要特征是业主利用承包商决策失误转移风险,如果承包商识别出风险所在,并恰当管理,则可以减小,甚至完全回避这些风险。但要做到对隐性风险进行恰当管理,承包商需要做大量而扎实的基础工作。因此,针对隐性风险提出的对策如下:

  对工作范围模糊等隐性风险,应建立企业内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和职责制度对风险进行管理。通过不断总结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规避风险。
    
  对价格调整的隐性风险,风险管理机构应有专人负责长期跟踪目标国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及通货膨胀等影响价格和汇率波动的各个因素,建立价格和汇率风险的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防范风险的发生,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具体对策是:

  第一,如果劳务、材料或设备出口国贷币呈贬值趋势,则承包商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应争取在价格调整公式中去除汇率调整因子,或者改变劳务、材料和设备出口国,或者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争取签订有关保值条款,写明采用某种方式分摊未来汇率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规避汇率风险。

  第二,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采用多种货币报价,根据实际需要的外币种类和数量,要求业主支付多种外币,这样可减少汇兑风险。

  第三,加强对与项目相关的国家的价格指数预测,正确选择指数来源、价格指数类别和数值,对价格涨幅较大的调价项,选择较大的权重系数,以使价格指数与权重系数的乘积最大。

  第四、加强对项目相关国家的汇率的预测,以使价格指数因子与汇率因子的乘积大于1,产生价格调增的效果。

  第五,认真研读招标文件,列明要求业主澄清的问题,按招标文件要求的方式提出澄清要求,以便对已经察觉的隐性风险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第六、在上述各种方式受到限制时,可向保险公司投保外汇汇率风险保险,当发生汇率损失时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使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损失相对减少。

  四、结束语

  国承工程承包中,只有识别出风险,再通过收集、整理和统计风险数据,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因隐性风险在招标文件中的表现的多样性,导致其难以识别,从而对风险管理人识别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如何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专业人员培训及完善的责任制度建立,以便能在很短的编标报价的期限内做出正确决策,有效管理隐性风险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