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坑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
作者:朱正锋 陶…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4 20:58:3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网络的逐渐完善,在轨道交通线路周围进行工程活动不可避免。为确保已有轨道交通线路的正常运营,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对运营线路的影响。作者所引基坑工程下方有3条地铁线路通过,坑底离运营线路最近处仅3m。施工要求高、难度大。设计中对运营线路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地基加固、分块开挖等方案和施工措施。文中对施工阶段运营线路隧道总变形规律和施工各阶段变形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1 前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在已有轨道线路周围进行工程活动不可避免。为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引起的变形要求极其严格。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在紧邻运营地铁线路上方进行基坑施工的设计方案要点、施工阶段隧道变形规律和施工中运营地铁线路变形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今后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2 工程概况和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为一规划下沉式广场,在本工程基坑区域下方涉及3条地铁区间隧道。其中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有已运营的两条地铁隧道正交穿过(分别简称为地铁线路1和地铁线路2,地铁线路1在地铁线路2的上方,两者竖向间距约2.5m),坑底离地铁线路1隧道顶部的竖向最近距离约为3.0m。基坑东南角的下方有刚贯通的地铁隧道通过(简称地铁线路3),坑底离地铁线路3隧道顶部的竖向最小距离约为3.0m。施工基坑与3条地铁线路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本工程施工中必须确保已有2条轨道线路的正常运行。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在地铁线路1轨道上布置了电子水平尺自动监测点和人工监测点,对运营轨道的变形进行了精心和及时的监控。监测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

  

  本工程地质情况和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3 技术难点

  为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规范要求地铁轨道的最大变形曲率半径大于15000m,地铁轨道的相对变形小于1/2500。如此严格的变形限值,要求设计阶段必须确定合理地基加固和基坑开挖方案;施工阶段必须选用合理的施工参数,并精心进行施工组织。

  4 设计方案要点

  4.1 基坑围护方案和保护措施

  (1)基坑围护:本基坑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围护,坝体宽2.7m,水泥土搅拌桩桩长为6.3m、7.0m、8.5m、11.0m,要求加固后的水泥土强度qu≥1.2MPa。重力坝与周围构筑物接合部处外侧用高压旋喷加固起抗渗补强作用。

  (2)坑底加固:为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底回弹和坝体变形,基坑底部用高压旋喷加固。其中线路1区间隧道以外区域加固深度为底板下3m,线路1区间隧道上方区域加固深度为底板下3m或线路1隧道上方0.5m,加固后底板以下和以上部分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要求qu≥1.2MPa和0.6MPa。

  (3)为保证地铁线路1区间隧道安全,在区间隧道两侧设置了间距2.4m、直径为Φ600、桩长分别为10m、30m的灌注桩(其中与地铁线路2交界区域为10m,其他区域为30m)。同时在桩与桩之间设3根高压旋喷向隧道底部做180°定向摆喷。高压旋喷桩和Φ600灌注桩与本工程顶板共同作用,防止地铁线路1区间隧道上浮和位移。地基加固和地铁线路保护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剖面图如图2所示。

  

  4.2 基坑挖土方案

  为尽量减少挖土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施工中将整个开挖区域分为3个大块,并将位于地铁线路1正上方区域(分块2)又分为26个小块进行施工。分块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