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城市地铁施工近邻短桩桥基加固效果研究
作者:吴波 刘维…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6 10:48:32
护后的补充注浆,注浆加固范围分布见图 2所示。

  1.3.2 桩底地层注浆加固

  由于桩底地层为圆砾卵石层,此地层可注性较强,通过注浆加固地层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起到减少施工对桩底土层扰动的作用。实际操作过程是,水平方向上从短桩区域两侧在导洞内向中间进行夯击注浆钢管,垂直方向上则在导洞内从仰拱底部向桩基底部呈扇形逐渐靠拢。具体见图 4及图 2所示。

  

  1.3.3 桥基托换

  就是在地面选择合适的地点打设深桩,深桩的长度达到结构底板以下的圆砾卵石层,通过后植筋技术将承台扩大,并将部分荷载转移至新增设的深桩上,使之与短桩共同受力,一起抵抗变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短桩处的承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桥基的沉降。托换桩为 4根,直径为 1.0m,桩长设计为 25.4m,持力层刚好在卵石层上,恰好避开了易塌孔的地层。考虑到承台、桥桩与墩身的协调性,将规格为 5.5m×5.5m×2m 的原设计承台扩成规格为 9.78m×9.78m×2.76m 的扩大承台,桥基托换设计简图见图 5。

  

  1.3.4 支撑减载

  在地面扩大承台区域外搭设支架,对桥基上部的简支梁进行支撑,将部分荷载转移至支撑体系上,从而减轻桥基所承受的荷载,达到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减小沉降变形的目的。原设计与短桩相连的墩身向下传递的最不利荷载为 13280kN,设计减载 3600kN。

  1.3.5 其他方面

  此外,还考虑了加强风道的施工设计参数,譬如,将原设计 Φ400,壁厚 10 mm 的钢支撑变更为Φ600,壁厚 12mm 的钢支撑,间距由 3m 变为 2m;暗挖施工中格栅密排通过;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封堵掌子面等措施。

  2 施工对桥基影响的数值分析

  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土体和注浆加固区域的物理行为按 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支护结构和桥基的物理行为按弹性材料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接触行为按有限滑动接触算法考虑。土体、桥基、加固区域、二衬等三维几何拓扑区域划分成块体单元,支护结构、边桩、横撑等二维几何拓扑区域划分成 (等效的) 壳体单元,桥基和土之间的相互作用界面用三维面 -面接触单元来模拟。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按地质详勘报告取值[2],开挖、支护、加固等施工参数按照施工设计和加固方案取值[3-4]。支护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参阅规范取值[5]。开挖区域和托换桥基的空间位置关系及计算模型见图6所示。

  

  2.2 计算结果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考虑了洞室周围和洞内加固措施外,分别按桩基不托换(case-1)、桩基托换(case-2)、桩基托换 + 支撑减载(case-3)、桩底地层注浆加固(case-4)这 4种情况进行计算。目前,实际工程已经按工况 case-1完成了导洞施工,下面将部分计算成果与量测成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种加固措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地表沉降分析。4种工况地表沉降对比分析表明,加固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比较小,考虑加固措施后地表沉降最大程度可以减少 2mm。图 7反映了 case-1典型断面地表沉降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分布形态以及与量测值的比较,其中 S1对应导洞施工完成,S2对应导洞内回填混凝土和洞内桩施工完成,S3对应主体扣拱施工完成,S4对应主体开挖完成,S5对应二衬施工完成,S6对应导洞施工完成时地表测点沉降值。导洞施工完成时,地表沉降量测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6],量测最大值为 13.46mm,计算最大值为13.10 mm,施工完成时即 S5 阶段地表沉降最大值为31.56mm。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